爱护公共环境 呵护美丽家园
敬畏就是科学防治的最重要的价值支持。
这件事对人们的教育是深刻的。重要的是,对于美好的事就要如同喜爱美色一样去喜爱,对于丑恶的事就要如同厌恶恶臭一样去厌恶,这才是良好之好恶。
当我们把这种生活信念变成客观的研究对象时,于是便有所谓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一类的说法,并且比较这些提法有何区别。如果能同时救活两个人,当然是分而食之。但是,任何法律都有强制性的一面,对于丧失良知而触犯法律者,要给予应有的惩罚。良知之仁恰恰是反对私情的。有些人在解释孔子的仁时,只限制在相人偶即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之内,这是有局限性的。
这就是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而损害他人的利益,残害其他的生命,以致做出伤天害理之事。但是,非生命之物也是与生命有关联的、与我有关联的,所以也在良知范围之内。因为万物与我是同体或一体的。
有无亲情是衡量良知的重要条件,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,还谈什么良知呢?但是,如果仅仅限于家庭亲情而不能行之于他人,那正是良知的障蔽而不是良知的发用。而生生之理是客观的、普遍的,没有偏私的,真所谓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,只是由人心之灵明而得以实现。[5]《郭店楚简·语丛三》。我们有时形容一个人疾恶如仇,这是对这个人的好恶观的一种评价。
因此,古人把动物比作人类的朋友和伴侣,因而有爱物之心。值得深思的是,此事在中国的报纸上引起了一场辩论,有人怀疑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否说过此话,好像是查无实据。
[1] 这些说法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与哲学立场的不同而大相径庭。因为人不仅有能力,而且有义务,这个义务正是出于良知的召唤。事实上,只有疾恶如仇,才能从善如流。这次突然暴发的非典型肺炎,虽然还没有查清病源何在,但有很多科学家提出,这同人类与动物的直接接触、特别是吃野味可能有关。
凡生命都是与我同体的,就如同我的身体中的一部分,不可分离。尊重万物的生命,保护万物不受伤害,使万物各遂其生、各顺其性,这是人类的天职和使命,也是良知的召唤。良知是自律的,又是律他的,即共有的、普遍的。当我们把这种生活信念变成客观的研究对象时,于是便有所谓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一类的说法,并且比较这些提法有何区别。
真正的问题在于,我们自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中的这些人生智慧的。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良知,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,也能得到社会的尊敬。
真诚是人人所需要的,爱是世间不可缺少的。更严重的是,有些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,到处捕杀动物,残害动物的生命而毫无不忍之心。
凡是自己不愿意别人对待自己的事,自己决不能去对待别人。怎样学会做父母,这确是每个家庭面对的首要问题。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,明明知道硫酸对人体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,却到动物身上去做试验,这是无知吗?当然不是。见其生不忍见其死,闻其声不忍食其肉。[9]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。良知的核心是真诚与爱心,表现为好恶、是非之心,是情感与理性的统一。
如同古人常说的:好好如好色,恶恶如恶臭。控制私欲,寻求生命的真谛,是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,是实现良知的根本方法。
民和父是什么关系?都是仁即爱的对象,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。良知是用金钱无法衡量的,但是把金钱用在正义的事业上,就是良知的体现。
良知之仁决不限于人与人之间,而是贯通于人与万物之间,以实现天地万物一体境界为最终目的。人的良知是在同人与物的接触中表现的,是在同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知道是非的。
在当今动物不断受到伤害的情况下,人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因而采取了各种保护的办法,并且用立法的形式推出了动物生存权利保护法。按照当时的礼俗,马死要用蔽帷(车帷),狗死要用蔽盖(车盖)。人之所以尊贵不是靠残害动物而得以实现的,是在完成物性,即同情、关爱、保护动物的行为中体现的。事实上,它既可以是传统,也可以是文化,但是都与人们的生存方式、生活态度、价值选择有关,问题是如何去对待它。
中国的传统智慧中,幸福主要不是指财富的占有和物质的享受,而是心灵的安宁和愉快。良知本身包含着正义原则,但它也需要社会的正义予以保护。
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爱物之说,但他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。在生命的层面上,人和动植物不仅是相通的,而且是平等的。
回顾历史,我们知道,传统确有断裂之时,而文化也有复活之时。再次是社会教育,这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又一个严重挑战。
中国人很重视家庭教育,但是这种教育不应当成为单一的知识技能教育,还应当培养子女的健全人格,包括健全的心理情感和意志,以及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。有些人在解释孔子的仁时,只限制在相人偶即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之内,这是有局限性的。人一旦丧失了良知,就如同古人所说,只剩下一个躯壳,无幸福可言。前不久,有一位大学生将硫酸泼到熊的身上,使这只可爱的熊无故受到伤残。
毫无疑问,好恶之心是一种情感态度,从这个意义上说,它是主观的,人人都有好恶之心。因此,凡是尊重、保护动物生命的,就是符合良知的,凡是残害、杀戮动物生命的,就是违背良知的。
这种爱心是无私的,不是利己的。乡愿之所以不容于一个良好的社会,原因就在于此。
人没有不爱自己的,将爱己之心推之于他人,推己及人,这就是良知之仁的实现。家庭教育在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评论
SMS接码-实卡接码平台
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
SMS接码-实卡接码平台
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